【何以中国·壁画里的中国】从《驿使图》看到古代邮驿保密智慧
在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的黄土之下,一方不起眼的彩绘砖曾沉睡1600多年。1972年,考古工作者清理第5号墓时,这方长34厘米、宽17厘米的墓砖意外出土——砖面上,一位驿使策马疾驰的身影,就此揭开了一段被时光封存的古代邮驿密码,这便是如今闻名遐迩的《驿使图》。
在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的黄土之下,一方不起眼的彩绘砖曾沉睡1600多年。1972年,考古工作者清理第5号墓时,这方长34厘米、宽17厘米的墓砖意外出土——砖面上,一位驿使策马疾驰的身影,就此揭开了一段被时光封存的古代邮驿密码,这便是如今闻名遐迩的《驿使图》。
在甘肃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的黄土之下,一方不起眼的彩绘砖曾沉睡1600多年。1972年,考古工作者清理第5号墓时,这方长34厘米、宽17厘米的墓砖意外出土——砖面上,一位驿使策马疾驰的身影,就此揭开了一段被时光封存的古代邮驿密码,这便是如今闻名遐迩的《驿使图》。
高邮的盂城驿,不仅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水马驿站,也是京杭大运河上重要的交通枢纽,无数的过往官员、商贾旅客曾在此驻足。2025年,盂城驿迎来开设650周年,这一节点不仅是对其六百余载邮驿历史的回望,更是对其承载的运河文化、邮驿文化的传承与致敬。如今,尽管信息传递方式
盂城驿前吟夕阳,高邮湖上好秋光……千百年以来,大运河之畔车水马龙。来来往往的货物、人流,都与驿站有关联。位于扬州高邮的盂城驿不仅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水马驿站,同时也是京杭大运河上重要的交通枢纽,无数的过往官员、商贾旅客曾在此驻足。如今,尽管信息传递方式已发生翻天覆